万智牌的几种娱乐规则

最近有空就会打一两盘 MTGA(《Magic The Gathering: Arena 万智牌:竞技场》),一套红蓝法术师我来来回回可能已经打了一个月,而由于预组套牌强度过低、而我仅氪金了 5 美金的欢迎套餐,故而缺少大量强力单卡,距离我下一套套牌尚有不小差距。

红蓝法术师的基本思路,就是上场几个低费法术师生物,使用咒语去除对方生物甚至烧脸,以此触发灵技(灼灵法师)和法术师群体类灵技 buff(烬火之风艾德莉兹),快速造成大量伤害;中后期则依靠大茜卓和红神消耗对方资源(甚至可以直接使用红神弃牌打2的异能打脸)。这套牌法术力要求低,二三回合即可展开局面,在低水平对局中相当高效,对战大多数二三线套牌都有极强的速度优势。然而当面对一线套牌的时候,前三回合如果无法形成足够的威胁,那么很可能就会在四五六回合被对方碾压。
灼灵法师 烬火之风艾德莉兹
目前在攒的,一套是一线套牌「纯绿快攻」,一套是娱乐套牌「红绿炸地」,前者依靠优质生物快速占领场面优势、随后迅速输出大量伤害、并自带了若干解以应对各种去除;后者则纯粹娱乐为主、竞赛为辅,各种生物、法术以炸掉对方的地为己任——这样的套牌,就算输了,也能炸对手几个地,足够让对方大吃一惊了。
钢叶斗士 地动变境

不过最近最让我着迷的并不是 T2 赛制的这些套牌,而是阅读了威世智官方以及旅法师营地的相关文章,发现的一些有趣的赛制,在此记录一下。
以下赛制均为娱乐赛制,主旨是「廉价」「多变」「好玩」。

打单包 (Mini-Master/Pack War)

这是几个赛制中运行起来最简单的,游戏速度也非常快。游戏方式是,每人开一包补充包,不看牌面,每种颜色的基本地各加入三张,形成一套大约30张牌的牌组,然后开始对战。这种玩法的好处是快捷简单,有撕包的乐趣,而费用相对低廉,很适合在环境初期来上几盘。
打单包还有变体,就是直接将补充包中的所有牌作为手牌,每回合可以从游戏外施放一张任意颜色基本地。此时玩家没有牌库,也不会因无法抓牌直接判负,同时各种抓牌异能视为无效。
打单包的缺点是牌库过于随机、且玩家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牌库内容,节奏往往非常缓慢;优点则是融合了打牌与撕包,使整场游戏过程充满爆棚的惊喜感——谁知道你下一张牌会不会是一张环境内的最强鹏洛客呢?

温斯顿轮抽(Winston Draft)

这是我最早学会的二人变体轮抽,一名香港牌手在牌店百无聊赖的等人时教会我的。
牌池可以是任意 cube/block 甚至牌店捡来的银铁盒。首先随机组成一堆 90 张牌的牌池,然后在桌子中央面朝下的放三张牌,这就形成了初始的 A/B/C 三个公共牌库。甲选手首先不公开牌面的翻看 A 牌堆(此时 A 牌堆只有一张牌),如果不满意,则在 A 牌堆上加一张牌,然后看 B 牌堆,如果满意,则将 B 牌堆的牌全部拿走,然后在 B 的空位上补上一张牌。两个玩家循环往复,直到牌池全部被拿光。如果玩家看完了 A/B/C 三堆后依然不满意,则代表放弃牌堆,从公共牌池中拿走一张牌。
这个玩法非常适合银铁盒轮抽,思路相对耿直,速度快,还非常有补充包轮抽的感觉。当然,更好玩的方法是配合一定的 cube,这样可以打出更炫目的 combo 或者套路,比补充包轮抽更有趣味。

渣金轮抽(Reject Rare Draft)

万智牌每个系列都有大量平时用不到的金牌,称之为渣金。每个玩家贡献出 45 张渣金,洗匀后做成 15张/包 的补充包,然后就像补充包轮抽一样,开始玩。
渣金玩法,其实我很早就自己尝试过,只不过是以温斯顿轮抽的方式进行。优点是各种没用过的金牌都能尝试一下,缺点是这些渣金往往非常卡手,没有了作为基底的银铁牌补充,对战时会很不流畅,节奏也偏慢,给我的总体感受是不如银铁盒轮抽,除非你想一次性体验大量冷门稀有牌。
我有一个渣金 Cube,但迄今只打过一次。

九宫格轮抽

这种玩法很像温斯顿轮抽,有机会我想试试。
首先将牌库的九张牌摆成九宫格,第一个玩家选择拿走一行或一列,第二个玩家再拿走一行或一列(此时有可能拿 3 张或 2 张),然后清除剩余的牌,摆出一个全新的九宫格,直到双方将牌库形成的 10 个九宫格(默认双人游戏时 cube 牌池为 90 张)全部抽完。
据说九宫格轮抽会比温斯顿轮抽的速度慢一点,所以如果时间不富裕,可以考虑下面这种「神掏」规则。
九宫格

神掏

这种玩法从来没试过,但是由于节奏非常快,所以目测会很娱乐。
游戏双方使用同一组牌,不需要地牌,每人起始手牌只有一张,但拥有无限法术力。所以如果你运气够好,第一回合掏出了「不休饥渴钨拉莫」并直接下地,对手基本可以 GG 了。
不休饥渴钨拉莫

Tagged : /

程序员年龄增大后的职业出路是什么?

这篇文章是我在知乎上的的一个回答,讲的略微有点深。另外感觉自己这两年越来越左翼,越来越觉得马克思不愧是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今年 30 了,也开始考虑年龄问题了。
不过虽然 30 岁,但我实际作为程序员、以编程为业,也只是最近两年的事情(关于我的编程职业经历,在这个回答里写的比较详细:知乎用户:自学编程的人,都是怎么找到第一份软件开发工作的?)。因此对编程这个职业的理解,可能还不如一些 90 后小朋友深,写的不对的地方贻笑大方,请见谅了。

注:以下叙述,不局限于程序员,实际上包含所有职业。

中国的程序员在市场中的地位,不客气的说,随便翻开《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里描写产业工人的段落,把这些一百年前的论断放到程序员身上,都言之凿凿:
例如:关于程序员的先进生产力与其对应的可怜回报

「的确,今天由于有了新的动力和完善的机器,棉纺织场的一个工人往往可以完成早先 100 甚至 250-350 个工人的工作。在一切生产部门中都有类似的结果,因为外部自然力日益被用来加入〔X〕人类劳动。如果说为了满足一定量的物质需要必须耗费的时间和人力比现在比过去减少了一半,那末,与此同时,在不损害物质福利的情况下,给精神创造和精神享受提供的余暇也就增加一臂。但是,在我们甚至从老克伦纳士自己领域中夺得的虏获物的分配方面,仍然取决于像掷骰子那样盲目的、不公正的偶然性。法国人有计算过,在目前生产状况下,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平均每日劳动五小时,就足以满足社会的一切物质利益……尽管因机器改进而节省了时间,工厂中奴隶劳动的时间对多数居民说来却有增无已。」

例如:关于「越工作越贫穷」这一现象的分析

「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产品越多,他就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劳动不仅生产商品,它还生产作为商品的劳动自身和工人,而且是按它一般生产商品的比例生产的。」

例如:关于程序员异化为程序的奴隶

「因此,工人在这两方面成为自己的对象的奴隶:首先,他得到劳动的对象,也就是得到工作:其此,他得到生存资料。因而,他首先是作为工人,其次作为肉体的主体,才能够生存。这种奴隶状态的顶点就是:他只有作为工人才能维持作为肉体的主体的生存,并且只有作为肉体的主体才能是工人。」

以上,并不是呼吁大家都去读马克思,我也无意挑起关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争论(也希望大家尊重题主和读者们,不要做跑题辩论),只是希望各位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和百多年前的纺织工人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伴随一个产业工人或程序员的老去,不可避免的是工作时长与强度的降低、工资的刚性提升(正常来说只能升不能降)、对家庭福利需求的增高(例如需要公司为家人购买保险)等等。而普通工人(程序员)的工作效率增长速度一旦无法达到其福利需求的增长速度,在公司里即成为累赘。换句话说,辞退你、换新人,对公司有很大好处,而这对资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多亏劳动法和近二十年来的互联网产业红利,程序员的处境已经远远优于当年的工人,不用时刻担心被辞退,但是当到达了一定年龄后,大多数程序员的个人价值已到峰值,收入封顶,但生活压力却越来越重。这是「年龄-收入」的悲剧冲突核心,也是大量程序员夙夜忧叹的唯一原因。
而这种悲剧,集中式的出现在中国,其直接表现就是程序员的薪酬过低(例如在美国,普通工程师拿个十几万刀的 package 并不算天方夜谭,这种问题也就并不严重。)。
所以程序员老了怎么办?唯一靠谱的解答,就是脱离自己的产业工人身份,直面残酷的市场食物链,尽一切可能向上爬,脱离这个「产业工人诅咒」。
那么程序员以上的食物链有哪些?最直接的就是技术管理层、公司中高层,再次是资本方,最后是权力方。故而其方法也分外直接:要么争做管理层并获取股份、股权激励等非劳动收入,要么以资本进行投资、让别人为你打工,要么当个省委副书记、起码乡镇干部之类(这一条过于奇幻,当做笑话吧)。
但凡符合上述逻辑的职业规划,都是靠谱的,区别仅在于风险大小。
至于计算机领域的、乃至其他各行各业的技术专家,这是一类我非常崇敬和羡慕的人群,他们往往已经获得了超额收益,故而不在我上述论证范围内。我所说的一切,仅仅针对你我这样的普通职员。
所以,程序员们,不要为自己掌握先进的知识而沾沾自喜,这个世界并不属于知识劳动者,所有利润最终将归属资本和权力……
……和猫。

Tagge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