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马甲和内容数据分类、打标签
- 对「有毒内容」进行过滤
- 调研真实用户行为特征
- 开发自动化内容发布系统
- 优化运营人力
标签: 运营
技术型运营人员的几个特征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带领一个运营团队在外贸软件行业整整工作一年,总结下团队的成果:
1. 创造了阿里巴巴国际站内效率最高的消息群发设备组,群发量全国第一。
2. 从创建一个5人QQ群开始,将之运维到10000人的用户QQ群组。我们这行业太小,所以应该是妥妥的国内第一了。
3. 是我知道的唯一一家让阿里外贸圈论坛全站置顶红色警告的软件企业,利用了阿里的一些小bug且推广量大到惹毛官方,『捣蛋分子』成就达成!
4. 整个推广团队加上我只有3个全职,用竞品10%的资源达成竞品60%的真实注册用户量,人均效率完爆同行。
运营人员有时被公司同事理解为『文员』、因而感到沮丧和困惑。这不是事实。运营绝非『文员』,并且恰恰相反,运营是科技企业里除了一线工程师以外,最需要技术的岗位。
运营意味着为一线工程师的产出赋值,将流水线产品变成更富个性的『手工艺品』。在这个意义上,一行行代码远非产品的最终形态,那只是包裹产品的外壳,而产品的实质则产生于内容运营、用户运营、社区运营等等环节之中。如MIUI的诞生固然给当时的Android固件领域带来一阵新风,但产品本身却并不能产生滚雪球的效应,卓越的社区运营才是为小米公司获得最初市场基础的核心(而市场营销,则是在那之后的事情了)。
运营需要哪些技术?
先声明,我所说的技术,不局限于写代码,还包含自由的想象力、以及将想象力变成现实的任何实践能力。因为这些大多需要以计算机技术作为工具,因此就笼统称为『技术』了。
第一,要有一定的代码能力、或阅读代码能力。能够通过代码完成一些简单的功能,如批量操作、运算等。这里除了常见的各类编程语言,Excel等表格处理软件事实上也包含在内,能够通过Excel等工具处理复杂数据,和编程是一样的。另外,能够主动运用技术手段提高运营效率,也是一条必备能力。运营中往往涉及大量重复性工作,需要运营人员寻找合理的技术方案来解决,在寻找方案的过程中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其次,理解工程师的行为逻辑。对于产品,有自己的理解。以我部门为例,运营部与产品部毫无关联,但是产品的任何改动,无疑都会在第一时间作用在运营数据上。因此一个好的技术型运营必须对于产品有整体性的理解,即:产品为什么这样调整?用户行为和数据反映了产品设计的哪个特性?运营应该怎样承接产品的迭代方向?做运营的都听过一句话,产品是一坨屎也跟你没关系,运营得好才是真牛逼——说这种话的人显然缺乏足够的行业经验,一个老资格运营必定对产品有深刻的理解,否则无法出色完成运营工作;甚至老资格运营也应该对产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作为最接近用户的运营人员,往往是最懂用户痛点的,当一位资深运营看到堪比『一坨屎』的产品时,他最应该做的就是马上扭头走人,不要在这坨屎上浪费时间。
再次,能够主动认识到自己在技术上的缺陷,寻找有兴趣加入运营团队的技术人员。运营人员再懂技术,往往也并非职业工程师,在技术上的差距很难通过业余时间的学习进行弥补。因此不断的寻找技术人员加入自己的团队,也可看做是一个技术性运营的『天生嗅觉』。换一个角度,判断一家公司的运营团队是否强健,也可以『是否有工程师全职参与运营』为一个标准,能达到这个标准的企业,其运营一般都是较出色的。
以上三点,可以看做是技术型运营人员的几个特征。再次强调,所谓『技术型运营』,并非指运营人员撸起袖子写代码,而是『运营工程师』始终处于一种『寻觅更好的运营技术』的状态中,不断提高自己对『技术』的理解与品位,致力于将团队打造成自动化的『机动部队』。有这种状态的运营人员往往可遇而不可求,一旦发现,应该尽快吸纳入团队,并赋予充分的活动空间。
这是我对『技术型运营』的理解,和对『运营工程师』的画像。粗浅理解一定错漏百出,希望与各位讨论,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