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过度解读硅谷银行

今天继续说说硅谷银行。

这个案例很有趣,目前很多自媒体甚至财经媒体所谓「美国银行面临多米诺骨牌效应」的观点有很大问题,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大家都错了。

硅谷银行的倒闭虽然很吓人,但不会对美国的传统银行业产生多米诺效应。

原因很简单:硅谷银行太特殊了,无论是主营业务、资产组合、还是存款结构,都和传统银行业有极大区别。由于其极端性和特殊性,硅谷银行面临的问题,大概率不会发生在同业身上。

首先(图一),硅谷银行不接受私人客户,所以他们的客户存款额度都比较大,存款在25万美金以下的客户占比仅为2.7%,全美无数商业银行中排名倒数第二。而 FDIC 承保金额上限是25万美金,这意味着 97% 以上的客户存款不受 FDIC 保护。

其次(图二),硅谷银行资产的的55.4%是证券,在同业中排第一名。可见硅谷银行对于自身资产的风险偏好非常激进,正经银行不会这么操作。十几年的科技大牛市所带来的超额利润,把硅谷银行的风控系统干掉了。

最后(图三),硅谷银行的证券资产中,47.5% 在五年后到期。这一点同样证明了硅谷银行在风险上「独树一帜」的风格,赚钱不要命。

普通商业银行,不会只接受企业客户,会有大量的散户存款,而这些存款受到 FDIC 保护,哪怕遭遇同样的流动性危机,也有 FDIC 来兜底。散户们可以成为银行本身流动性的重要安全垫。

同时,大多数银行也不会把自己的资产集中在证券这种有高度不确定性的权益上,更不会以长支短、放任自己的近一半的持仓在5年以上的周期才获得回报。这么激进的做法在牛市中固然可以最大限度的撬动杠杆,但在退潮时则暴露出了自己光屁股的事实。

因此,硅谷银行这种极端个例,并不能说明整个美国银行业都会面临洗牌。当然,我并不是说其他银行都是白莲花,相反,银行都想赚快钱和大钱。只是,当下暴雷的根源并不存在于大多数商业银行。

有人预测由于硅谷银行事件,美联储3月加息将会降至25个绩点。我觉得不会,理由恰恰就是硅谷银行这个特例不能代表银行界全貌,如果加息的同时顺便「有序爆破」一些重点风险,反而是个好事。况且,美联储加息的逻辑有且只有一个——控制CPI,并不考虑个别金融机构的命运。我大胆预测,3月依然会维持50个基点的加息水平。

Tagged : / /

美联储加息,银行业爆破

(该文写完不到24小时后,硅谷银行宣告破产)

说说这两天最重大的财经新闻——美国银行业隐隐出现了一个大雷:存款流失+投资组合减值,导致流动性危机,进而可能触发客户挤兑和银行倒闭。

这个大雷解释起来有点复杂,我尽量尝试用简单的逻辑来阐释。有说的不对或不准确的地方,请留言指教。

首先,一切的大背景都是美联储连续一年多的疯狂加息。虽然现在已经暂缓加息脚步,但利率水平依然维持在高位。这就意味着,人们对投资收益的要求更高了,毕竟存个银行定期都有5%的收益,想让我投资其他项目、不得给我更高的利息水平?所以人们的风险偏好更加激进、倾向于把存款从银行拿出来投资于货币基金等风险可控而收益更高的产品。这样,导致了美国银行业的存款流失。

这一点可以类比最近中国房贷业主们的提前还贷行为,二者逻辑相同但行为刚好相反:美国利率上涨所以人们把钱从银行拿出来,中国利率下降,所以房奴们把钱送进银行,把房贷还了就相当于立刻兑换了五六个点的收益。

其次,除了存款流失,美国银行业还面临资产减值风险。今天,硅谷银行暴跌60%的由头就是他们把能卖的投资组合全部卖出、用以补充现金头寸,结果造成了18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为什么会亏损呢?因为硅谷银行的投资组合中很大一部分是国债,利率上涨会导致远期国债价格下跌(这个也好理解,同样是5个点收益,我存一年定存不香吗?为啥非要买你5年期甚至10年期国债?在利率上涨的行情下,国债成了比银行存款还糟糕的投资)。于是银行购买的大笔国债的净值大幅下跌,卖出后形成资产减值。

最后,存款流失和资产减值这两点,还会互相作用。正因为存款流失,所以银行需要卖出投资来补充自己的流动性和准备金,而卖出投资则会进一步坐实了投资亏损,甚至让相关投资品(例如国债)价格进一步下跌、进入死亡螺旋,并给市场一个“这家银行开始卖投资、是不是快要完蛋了”的悲观预期,并进一步加速了客户挤兑。

目前看来,这个问题无解,唯一的指望就是银行业自身的风险管理,当然经历了08年金融危机、雷曼兄弟倒闭等大事件后,全世界都知道华尔街之狼们的尿性,也就根本不抱对他们什么指望。这就导致了今天整个整个银行业股票的暴跌。

严格的说,并不一定每家银行的投资组合都会像硅谷银行一样亏损,但流动性的降低则是一个普遍行情。无论如何,美国银行业在未来至少一两年中可能会迎来一段阵痛,小银行面临的挤兑问题很有可能导致新一轮金融机构的倒闭潮,而这就是美国股市当下最担忧的事情。

当然,中国的银行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因为所有坏账都可以上交央行、并通过印钞来解决。社会主义优越性不是闹着玩的。

Tagged : / / /

自由落体的天津经济

这是我在2020年10月12日发表在公众号「古老湿」的一篇关于天津经济的文章,随后删文、同时封号7天。这篇文章提到的数据,均来自公开材料,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搜一搜。

实话,从来都不好听阿。

顺便吐槽一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视化,跟美联储比起来,可差得太远了……

天津是我长大的地方,离乡多年,依然对天津有很多特殊的情感。但同时,每每看到天津经济的负面新闻,我都能在一瞬间回想起那类似煤炭燃烧的异味空气、权力本位的行政机构、统治经济的巨型国企、孱弱的民营经济……感慨一声,「理应如此」。

2020 年上半年,天津 GDP 为 6309.28 亿元,同比下降了3.9%——而7 年前的 2013 年,这个数据是 6579.01 亿元——这意味着,天津 2020 年上半年惨不忍睹的 GDP 数据,比 7 年前还低了 260 个亿。7 年来,天津经济不是原地踏步,而是在大踏步的倒退。

照此数据计算,天津 GDP 在全国仅排名第十,除北上广深外,天津已经被重庆、苏州、成都、杭州、南京等五个准一线城市超过(第九名南京比天津高了近 300 亿),天津排名仅仅比遭新冠肺炎影响最严重的武汉略高 1 位。 今日,天津经济质量之低、增长速度之慢,已经「名满天下」,是名副其实的「下一个东北」。几乎可以肯定,在2020 年全年 GDP 排名中,天津将跌出前十,彻底沦为二线城市。

停滞的人口增长

人口,是一个衡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优秀的城市,人口会不断大量涌入;而落魄的城市,则面临人口增长的停滞,甚至是人口流失。

截至2019年末,天津全市常住人口 1561.83 万人,在全国人口排行榜中位列第五,总量上颇为惊人,说明天津经济在中国历史中,曾经极为辉煌,否则无法产生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但最近几年,天津的人口增长可以用「完全停滞」来形容。

2015年,天津人口达到 1546 万人,当年新增 30 万人;但到 2016 年,新增人口数骤降至 15 万人;2017年,甚至直接出现了人口负增长 -5.25 万人;之后的 2018 和 2019 ,天津这样一个1500多万人口的巨型城市,两年的新增人口加起来,都不到 5 万人(甚至无法填补 2017 年的负增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考虑到天津政府在 2018 年发起了大规模的人才引进工程「海河英才计划」,至今引入了近 25 万高学历年轻人,而 2018-2019 两年新增人口尚不足 5 万,可以算出天津在最近两年的外流人口数量达到了 20 万人,人口流失速度达到平均 10 万人/年。

作为天津人,我要强调一下,天津是一个非常保守和自满的城市,陈旧的国有企业在天津市市场经济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当地人普遍认为天津是非常优秀的一线城市,极少去外地讨生活,我几乎没见过中年以上的天津人去外地工作。因此,虽然没有详细的统计数据,但根据我的个人经验,天津平均每年10万人的人口流失中,绝大部分应该是有追求、有干劲、有知识的年轻人。

相比「总人口零增长、年轻人口持续流失」的天津,其他几个准一线城市动辄每年 40万-50万 的人口增长速度,完全可以用「狂飙突进」来形容。

经济学家张五常认为,所谓「中国经济奇迹」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方政府通过制度、司法、市场等方面进行互相竞争,从而使得经济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制度支持。在这场地方政府的竞争中,天津显然落败了,而落败的后果就是人口加速流失、青年人纷纷外逃。

人口的变迁是一个长期且不可逆的过程,我们可以大致作出一个判断:天津人口的零增长(其实已经开始负增长),意味着天津已经丧失了中长期的经济发展未来。

原地踏步的经济

在本文开头,我已经向大家展示了天津惨不忍睹的 GDP 水平。但是,考察经济水平,不仅要看总量,还要看质量。

天津经济高度雷同于东北,都依赖资源型和制造型国有经济。这种效率低下的经济结构,则和 100 年前的「十里洋场天津卫」完全不同。

我们以著名的国企拼接怪「渤海钢铁」为例,看一下天津曾经吓人的 GDP 是如何被「合成」出来的。

2010 年,在行政力量推动之下,天津钢铁、天铁冶金、天津钢管、天津冶金四家国企共同组建渤海钢铁集团;

2013 年,四家企业的实现首次财务并表,瞬间跻身 2014 年和 2015 年的世界 500 强榜单;

2016 年,渤海钢铁被天津市政府正式拆分,天津钢铁等四家国企重新各自独立,此次拆分距离渤海钢铁重组不到 6 年时间。

在渤海钢铁重新被拆分时,仅其金融债务规模就高达 1920 亿元,而整个天津市 2015 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只有 2667 亿元,偿还债务几乎不可能。

知乎上,有疑似渤海钢铁前员工的匿名用户,透露了当年的内部混乱。

渤海钢铁从重组、到进入世界500强、再到分拆,经历了过山车一样的大起大落。而这样的历史,也像极了天津的经济增长。

2010-2013 年,天津 GDP 增速分别以17.4%16.4%13.8%12.5%增速位居全国第一,甚至可以和深圳、广州一争长短;

2017年,天津经济增速降到多年来最低点,当年 GDP 仅增长了3.6%

2018 年,也只增长3.6%。而后,2018年天津市 GDP 又修订为 13362.92 亿元,调减了 5446.72 亿元。

2019 年,天津仅增长4.8%

到2020 年上半年,天津 GDP 甚至达不到 2013 年的水准。可以说,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经济质量,天津经济都在 2010-2013 年的一轮泡沫之后一落千丈。

天津经济,正在失速。

持续下跌的房价

如果说人口代表了城市的明天、GDP 代表了城市的今天,那么房价就是把城市经济的昨天、今天、明天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

天津房价在 2016 年到达历史顶点之后, 就一路下跌,直到今天。根据安居客数据,2016 年天津房屋均价为 23220 元/平米,到 2020 年仅为 20063 元/平米,4 年来房价不仅没涨,反而跌了 15%。要知道,中介网站提供的这类数据往往都是美化过的,实际成交数据必然更低,因此几乎可以断定,天津房屋均价早已跌破 2 万元。

天津房价为什么下跌?

原因有二:人口增长的停滞,降低了对房地产的需求;天津政府在超高负债率下加速卖地,提高了土地供给。这样一来一回,买家变少了,房子却增加了,房价自然会不断下降,并且这个趋势必然会持续下去。

根据东方金诚发布的《2020年信用风险展望系列报告:地方政府与公用事业篇》,天津政府债务及城投债务与可用财力比率已经超过500%,在全国排名第一。

欠了如此多的债,怎么还?财政收入是线性增长的,然而债务却像堰塞湖一样,一大坨顶在头上,必须一次性拿出大笔钱来才能防止「破产」。

只能靠卖地。

2018年,天津的土地出让收入为 986 亿元;而这个数字,在 2019 年飙升到 1361 亿元,刷新历史记录。

疯狂卖地+人口流失+经济退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天津的房价,恐怕还要很长一段下坡路要走。

最后

看到今日落魄的天津,我总会想起百年前的北方明珠天津卫。

95 年前的 1925 年,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后,选择在天津居住了 7 年。那时候,天津是绝对的「人口净流入城市」,连溥仪这样的「外来人口」都在第一时间选择定居天津。同时,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口岸和经济中心之一,天津同样是当年各国租界的选址城市,这也从侧面看出天津在 100 年前的地位有多高。

这样一个城市,为什么到了今天,却越来越落魄、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了呢?如果聚集一桌天津人来聊聊,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然而,丢掉的往往再也找不回来,美梦破碎后也只剩血淋淋的现实。

我们无法拯救天津,我们只能用脚投票。

Tagge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