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特别青睐『小型』产品,结果本来就已经很Tiny的Tiny Epic Kingdoms居然推出了Ultra Tiny版!写一篇文章介绍一下Gamelyn Game公司和他们的Tiny Epic系列桌游。
由桌游厂商Gamelyn Games推出的Tiny Epic系列中的Tiny Epic Kingdom近日在Kickstarter上众筹其微缩版——《Ultra Tiny Epic Kingdoms》。
游戏主题围绕2-5名玩家代表的不同王国,通过建造高塔、精研魔法、占领土地获得最终胜利,游戏机制为区域控制、拍卖、区域移动等,比较偏向传统德式轻策游戏。
这一『超小』版本将原版TEK缩小成了 2.5英寸* 3.5英寸 的 卡牌大小,号称『可以装进衬衣口袋的1-5人策略游戏』。相比原版,减少了探索迷你扩,增加了单人Solo模式,豪华版还赠送收纳袋和牌套,同时价格从原版的$25大幅下调至$9。
Gamelyn Game表示,制作这样的『超小』版本并不是未来Tiny Epic系列的发展方向,Tiny Epic系列的粉丝不用太担心。设计这样的『超小』口袋版是为了迎合大众市场缩需求的小型卡片游戏趋势。为此,Gamelyn Game还专门为门店销售设计了精美的货架版包装盒,相信凭借精美的游戏、明确的销售对象和超低价格,一定能在大众零售市场上获得不错的成绩。
原版Tiny Epic Kingdoms诞生于2014年,曾获得GoldenGeek 2013年最佳PnP游戏奖。『PnP-众筹-正式出版』的游戏设计生产路线图,从TEK开始正式形成。而后Gamelyn Game在2015年又连续推出了Tiny Epic Defender和Tiny Epic Galaxies,并在2016年推出了Tiny Epic Western。Tiny Epic Defender评价平平,然而同样走了『先发布PnP版本,然后KS众筹』路线的Tiny Epic Galaxies则大获成功,同时获得2015年度GoldenGeek最佳Solo游戏奖和最佳策略游戏提名。对这样一个小型卡牌策略游戏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Gamelyn Game在Tiny Epic系列上的巨大成功,也给其他厂商提供了相当宝贵的经验——完成游戏机制设计后,先放出PnP版让玩家试玩,再酌情修改并进行成品设计,最终以众筹形式使之面试。这样轻量化的产品设计与生产流程,在前期考量了市场反应,又第一时间获得了玩家反馈。如Tiny Epic Kingdoms的PnP版更一举获得了GoldenGeek奖,这为后期的生产与销售都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超小史诗王国Ultra Tiny Epic Kingdoms》在KS上已经超额5倍完成众筹目标,进入最后3天的冲刺。单盒游戏价格$9,豪华版$12,全球邮费$9,2016年8月发货。这价格、这大小,再不下手就晚了!
分类: 随笔
测评单人solo桌游《Zombie in my pocket口袋僵尸》
由于深圳朋友没几个爱玩桌游的,我对直接进入桌游圈认识新玩伴又有些抵触,因此最近一直和郭老师玩二人桌游,开的比较多的是《七大奇迹:对决》《鸡同鸭抢》和《睡皇后》。《Monopoly: Deal大富翁纸牌版》小开了半局,两人都觉得比较无趣,中途放弃。
两天前我在闲鱼丧卖掉了已经积灰2年的两辆体感独轮车,顺手向一个高三学生买来一套崭新的电兔DIY版《口袋僵尸》。想想一个人在家或图书馆时偶尔也会无聊,来试试单人solo桌游也蛮有趣的。由于早先玩过另一个单人pnp(print and play)游戏《Utopia Engine》,美术粗糙,毫无策略可言,索然无味。因此这次对美式桌游风格的《口袋僵尸》颇为期待。
电兔的DIY版本一直水准很高,做工精良,美术和翻译没有硬伤。这款《口袋僵尸》也保持了同样的水准。下图背景是让我昨天学了一整个下午的《农家乐》,复杂程度爆表(农家乐具备不同的难度、不同的牌库、并且有大量的细节规则)。相比之下《口袋僵尸》的规则非常简洁,玩家在玩实体游戏之前就可以网上读懂规则。
游戏配件很简单:人物状态版图/地图木块(分室内、室外两种)/事件卡/道具木块/小羊移动标记物/一个用来标记生命值的骰子/规则书。所有这些都装在铁盒中,收纳很方便。
由于地图展开机制是和《小黑屋》这类游戏一样的,因此可以用少量的板块实现每次都不同的随机地图。虽然我个人对美式桌游不感冒,但这种随机地图机制倒是很讨喜。玩家首先需要探索室内部分,完成任务并拿到邪恶图腾,然后通过DiningRoom进入室外部分,找到GraveYard并将邪恶图腾埋葬,而这一切必须在午夜12点之前完成,否则任务失败。当然,任务重还有随机的加血或损血事件,僵尸也会来袭击玩家,此时需要一些道具来辅助完成任务。
这款pnp游戏的素材在网上有很多,不同的玩家还对素材进行了些许加工。任务状态卡片是改动比较大的部分,电兔使用版本做的还不错。不过用骰子记录血量虽然方便,却损失了代入感。我看到有其他玩家做成三国杀血量牌似的风格,用鲜血表示生命值,看上去触目惊心。下方第一张图为电兔版本,第二张为网友版本。
事件卡上面有时间、事件和道具。根据游戏中所处的不同时间触发不同剧情,每张卡片实际上相当于4张牌(3张事件卡+1张道具卡)。这个设计很巧妙,让区区9张事件卡变换出几十种不同效果,极大压缩了纸牌量,减小了游戏体积。
游戏整体时间大约为10分钟,游戏一局速度很快,如果运气好会早早结束游戏,运气不好则可能初期就连遇强敌,最终命丧屋中。整体难度不大,重开度却很高,确实很适合外出游玩时随身携带解闷。我游戏到手后开的前两局由于规则不熟悉,或玩村、或多拿了事件牌,虽然通关,但是其实是在无意间作弊了。晚上睡前开了三局,仔细确认了规则,最终2败1胜。
郭老师也小玩2局。第一局才摆出3个板块,即因缺乏道具又连续遭遇僵尸、掉血等事件而阵亡。第二局稍好,完成室内任务来到室外,同样因血量过低惨死于僵尸血口。郭老师表示这游戏没什么意思,不明白我为何喜欢,反正她不想玩了。
游戏中还存在一些Bug:
Bug1:从玄关出来,有可能直接进入浴室之类封闭房间,导致游戏无法继续。
Bug2:有某些情况下,规则迫使只能将板块放置在某处、而该处有门(导致严格按照规则的话将无法放置这张板块)。
当遭遇Bug1时,触发『Zombie Door』规则,即目前所在房间发生『浴室』板块的事件——3个僵尸破墙而入,并创造了一个『Zombie Door』,玩家自行选择『Zombie Door』的位置(严格说来这不是Bug,因为已经包含在规则中)。在最新的1.75版规则中,玄关的门数从1变成了2,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作者在BGG上解释了Bug2的解决方案——『make a useless door』(问题链接:https://boardgamegeek.com/thread/900150/what-can-i-do-situation)。
其实一个人的桌游,再好玩都少了一些与人互动的乐趣。春节期间跟一些朋友聚会,向大家安利了身份猜测类游戏《阿瓦隆》,7个人(最多到9人)居然连续玩了4天,每天从下午3点开始到凌晨1点。后来有朋友告诉我,他自己也买了一套阿瓦隆。回想这半年,除了学Python之外,比较大的收获就是了解了更多桌游,并成功推广给多位朋友。我推广最成功的是郭老师的妹妹,她俨然已成为所在圈子中的桌游核心、甚至同学聚餐时都会提醒她带一套桌游来。我们还开玩笑的说,以后她找男朋友的标准之一就是『是否喜欢玩桌游』。
大约大半个月之前,我用Python写了一遍阿瓦隆的规则,不会部署,也无法完整运行,因此可以看做是用Python将游戏规则复述了一遍。时至今日,恰逢AlphaGo三胜李世石,桌游贴吧有人问『人工智能会否在桌游上完胜人类』。桌游不具备竞技性,且变化较少,恐怕连家用机都可以轻松遍历所有可能性寻求最优解,问题答案不言而喻。然而从另一个角度,计算机永远无法像人类一样从桌游中获得的大量乐趣,这样想,似乎计算机并不能算是找到桌游的『最优解』——乐趣,人类的独特也并不能被机器智能替代。
一刷
听从朱老师的教诲,开始刷《Automate the boring stuff with Python》,目前已经进行到Chapter 9,全书过半。
很大一个感受就是,看书都能看懂,最后的Practice Project却做起来非常困难,没有头绪。这种状态和我初学《笨方法学Python》时候一模一样,当时落后进度很多,浪费了很多时间。
前几天反省了一下,自己每天花在代码上的时间表面上有五六个小时,其实也就最多2小时在学习。因此变换了一下学习方式,从事无巨细的按顺序完成教程的每一部分,变为第一遍先读完全书、扫过课后练习,完成一刷后在读第二遍——这一边要快速浏览课程内容,重点看课后习题。
目前正在尝试这样的方法,每天集中2小时进行学习,更轻松,而且根据经验,第二遍应该会很快(目前估计应该可以7-10天解决二刷)。总的来说,会节省很多时间。
过慢的学习基础知识,看来是一种很落后的学习方法。学习变成似乎也和背单词一样,重点不在于第一遍学习时记住、吸收了多少,而在于学习的次数。这是我自己的一点经验。
最近读的书、做的事
今天这篇又是流水账。
从上一家公司离职至今,已经一个半月了,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学、看、玩——学Python,看乱七八糟的书,玩桌游。
Python
完成了《笨方法学Python》课程,但是感觉还是啥都不会,朱老师说笨方法讲基本命令、感觉啥都不会是正常的,建议我再重新做一遍。于是这几天正在二刷,效率比第一遍高很多。
开智的Python课程基本放弃。在经历了巨大的学习挫折、并被开智的工作人员冷嘲热讽技术太差后,我确实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完成这些任务,且据我观察,最终完成课程的学员似乎大部分都会编程、只是不会Python而已,而非我这种入学者。
书
《亚瑟王传奇》读到兰斯洛特骑士发疯后被亚瑟王找回,由于我下载的电子书不全,后面章节缺失。
《政治学通识》包刚升虽然跟我在微博上撕逼撕的厉害,但这书真是本好书,我目前读过的最好的政治学入门书。对政治科学和现实政治感兴趣的朋友,强烈建议读一遍这本书,进入一个比较规范的体系内去管窥一下啥是政治。书没有读完,但是我也收益良多,唯一的遗憾是没能在我读本科的时候看到这本书。看来复旦的政治系还是不错的,浙大差得远。
《旧约·箴言》因为在Python上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一度灰心丧气,长达半个月时间没碰代码。后来在看一个开智学员写的教程时,看到他页面上的一句话:『你要保守你心, 胜过保守一切 ,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言4:23』。突然惭愧起来,不应该因为开智课程的不合理、开智工作人员的无耻态度而损伤自己对于代码的热忱,否则我就成了箴言书中所说的『愚昧人』,甚至是远离了神。于是昨天晚上拿出有将近1年没翻过的圣经精读本,开始精读箴言书。
桌游
除了买了一堆桌游、玩了一堆桌游以外,还在注册一个新论坛,目前等论坛备案中。正式开张后会写一篇文章讲述我对桌游的理解。
另外报名了深圳本地一个龙与地下城的新手团,常识一下跑团这种特殊的桌游(跑团,桌上角色扮演游戏的俗称,了解请点击这里)。
最近对未来也想了很多,似乎每一条我期盼的道路,都需要有代码作为基础。所以我想,写代码也许是神安排给我的工作,也是一种恩赐,认真做好这件事,就是敬虔了。
猫王2收音机测评(兼评Sugr Cube音箱)
8月8日周六,我参加Sugr Cube在蛇口南海意库雕刻时光咖啡馆举行的分享活动,在郭老师的神勇助威下,勇夺“听歌猜名”游戏的小组冠军(郭老师是亚军),获得Sugr Cube一台。
小插曲:宣布比赛有奖时,我小声对郭老师说,我们两个一定要在同一组,这样虽然获得2台音箱是不可能了,但可以PK掉同组的很多票,获得1台Sugr Cube的概率大大增加。回想起来,不由得为自己的机智点赞哈哈。事实确实如此,如果没有郭老师答对的5题、而这5题又花落旁家,恐怕我还不一定能拿冠军呢。
- 手势操作可爱(轻拍暂停,左右倾斜45°为后退/前进)。有人认为麻烦,我觉得挺好。况且如果嫌麻烦还可以通过iOS上的App进行操作,Android版本要8月中旬放出。
- 枫木外壳手感不错,沉甸甸的,打磨细致,不像其它国货一堆瑕疵。
- 整体外形设计感强烈,酷似一枚音乐App的图标。
- 音波配对的方式很特别,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是模仿支付宝的声波支付。
缺点就一个:
- 音质太差,完全对不起1399的零售价。按我的标准,这最多是200~300元档次的音箱水平。
当然了,拿人家手短,人家送了个音箱,就不能一路黑下去。箱体较小,本身就限制了元器件的素质,音箱这玩意的素质是跟体积、重量呈正相关,做成这么便携,必然将以牺牲音质为代价,这是无法避免的。好在Sugr Cube的用户群并不是HIFI人群或者重度音乐爱好者,只是一个便携的音乐播放装置,因此音质并不能成为其产品硬伤。如果对设计、便捷、质感有需求,我还是支持你去买一个Sugr Cube回来的(当然最好是在它从1399这个价位降下来以后)。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说完Sugr Cube,且听我重点聊聊曾德钧的“猫王2”古典收音机。
8月9日中午,周谦同学竟抱着一个大箱子登门拜访,我定睛一看,不正是流了无数口水的猫王2嘛!顿时觉得上帝待我不薄。在此远程感谢周同学的大礼,我会永远珍藏这台有意义的收音机。当晚抽空拍了几张照片:
话说时至今日,收音机在我脑海中最厚重的印象,就是童年时代外公在每天早上8:30准时打开收音机,收听各种武侠、历史评书。我对收音机一直抱有很大的好感。只是大陆的广播频道质量之差,令人无法入耳,要不就是各路老军医专治淋病梅毒尖锐湿疣、令人深刻怀疑中国军人在部队中都经历了些什么,要不就是郑秀文TFBoys周杰伦EXO轮番上阵轰炸耳膜、主持人用油腻的声音煞有介事的评论着口水歌。身在深圳,有个好处,可以零星收听到香港的电台。买了一个手台以后,我经常听香港电台的FM97.8MHz,全天播放古典乐、爵士乐,偶尔穿插英语新闻和粤语乐评,但因为设备太差,杂音太多,只能在睡觉前随便听听。
初玩猫王2,就被北美胡桃木的复古外形所征服,开机后的黄色调谐表、绿色电平显示阴极射线管(左右两端的绿色相交处为白色,白色面积越大信号越好,如无相交,则说明在收听白噪音),无时无刻不提醒着你,打开收音机,就像乘坐时光机,瞬间回到70年前收音机统治世界的时代。在造型上,基本见一个毒一个,没听说有谁嫌猫王丑的。
音孔内侧是一层棉毡,可以吸收声音的部分频率,使声音更加柔和温润。猫王2内置天线,同时也附带了可以外接的调频和中波天线。能够通过蓝牙配对、内部还有NFC贴片。这是对猫王2外部结构的大致印象。
一般人们对某个东西预期很高,往往会失望而归。可是当我给猫王2通电、开始收听一段来自香港电台的爵士乐时,还是被音质所击中了。在未连接任何外部天线的情况下,纯净、敞亮、温暖、润滑的人声从左侧棉毡音孔中流出,低频下潜不错,中频高频柔滑,明显有一种复古老收音机的听感。在说明书中所介绍的“蓬蓬声”也分外好听,没有劣质音响的沉重嘈杂的低音,而是温柔的提醒你它的存在——郭老师的评价是,“低音好,没有那种激烈到让心脏跳动的感觉”。一个词来形容猫王2的调频人声,就是“温柔”。
一般来说,我对蓝牙音箱、智能音箱是排斥的。不是因为讨厌科技,而是因为音响这个领域是实打实的靠真材实料吃饭,用料好、做工细、声音就好,反之亦然。现在各种智能硬件以智能为口号,买来几块模组装到音箱里,就自以为是当事乔布斯。音响虽然不是玄学,但也不是一两年的研发能搞定的,擅自在乐器、音响上做“智能化”,这是对声音艺术的蔑视。在我的猫王2体验过程中,蓝牙连接依然有卡、断的现象,不知道是手机问题还是音箱问题。另外当通过蓝牙播放网络电台时,之前FM的那种温柔感消失了,整体素质比较正常,或者说平庸,不再有猫王2最大的声音特点。在我心中,这是猫王2唯一的缺点。
在测试猫王2的调频表现之后,我还对比测试了用惠威M200MKII+节奏坦克小夜曲USB声卡播放FLAC无损。令人震惊的是,相比猫王2在FM下的表现,惠威+声卡+无损竟然显得异常平庸,并未有初入手时的惊喜感。我相信这并不是因为惠威差,相反经过这段时间的开声煲机,惠威的表现应有小幅提升;而是因为猫王2在FM下的声音太独特、太好听,以调频的96Kbps的码率达到这样出色听感,是工厂量产音箱所不能比的。
当然,这样的对比并不科学。如果让猫王2接声卡播放无损,声音十有八九是不如惠威M200MKII的。但猫王2的FM水准,却让我产生了这样离奇的错觉。不得不说,老师傅的手艺确实好,作为一台收音机(而非一台音箱),猫王2是非常优秀的,值得珍藏。
最后说一下猫王的定价。猫王初次众筹价格为1998,第二次上升为2598。如果是HIFI爱好者,即便是2598元,我也依然强烈推荐这款收音机,毕竟不到3000的价格连个好耳放都拿不下。如果是普通用户(既非收音机爱好者也非HIFI爱好者),这个定价则显得略贵(别说2000,连1000的收音机都会嫌太贵)。不过显然猫王2的用户群体正是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同时又对收音机有音质要求的那些人,所以这个定价是比较合理的,我将之看做是“3000元级别的古典收音机”。无论送礼还是自用,都是绝佳的选择。
最近收了不少音箱,从最早的惠威M200MKII,到Blackstar ID: Core Stereo 10,再到Sugr Cube和猫王2,我对音响系统的理解在慢慢加深。惠威M200MKII定位为桌面HIFI入门级产品,Blackstar则是纯正的英式练习音箱,Sugr Cube作为便携音乐播放器非常独特,而猫王2则打开了收音机的一片天空。这4枚音箱对应不同的领域,都给我带来了很好的体验,在使用中,均让人爱不释手。笼统的说音质好坏没有太大意义,一定要对比音响系统所在的场景。这也是我反复强调猫王是一台好收音机、而非一台好音箱的原因——我相信曾德钧先生在设计猫王原型时,也是以收音机为蓝本的。
另外,本周末,我将和郭小姐在深圳举办婚礼。这篇文章是婚礼前更新的最后一篇。
以此纪念我们的生活。
新入手英国Blackstar ID: Core 10W练习音箱
掐指算来,自己高二开始弹吉他,高三开始玩电吉他,直到今天,木箱琴龄居然空有11年,电吉他也有10年资历。其实这么多年来,自己并没有认真练琴,最刻苦的时间当属高二、高三那两年。也恰是因为学习生活的苦涩乏味,吉他成了我的救命稻草。那时候经常7点钟到家,练琴至11点~12点才开始写作业,有时会写到2、3点,然后睡觉,6点起床继续写。
当年我父亲并不支持我在高三这个时点上玩电吉他,但是从来不求他买东西的我,软磨硬泡了一个月,终于入了一套装备。当时的配置三大件分别是:
吉他——Cort X6
音箱——Laney 65R
效果器——Digitech RP50
那个年代过来的琴友对RP50这个效果器型号非常熟悉吧?哈哈,Digitech RP50和Zoom 505拯救了无数少年的摇滚之心。
我因为混迹吉他中国论坛,听信谗言所谓“功率大细节丰富,对练琴好”,于是买了Laney 65R这么一个相对普通练习音箱而言堪称怪物的大箱子。在网上找了一张图,大家可以看看它的大小:
所以啊,玩音乐的人最爱吹牛逼,切记切记!!我就不信那些忽悠我买大瓦数箱子的人,在家里都是开着65W的音箱练琴!!(当然Laney 65R音色是不错的,中低频有点混沌,颗粒感不明显,其他都很好,最大的缺点就是不便携。)
当然后来上了大学,我是没法带着这个怪物到处跑的,大学期间一直蹭别人的10W、20W小箱子练琴,时至几天前,竟都没有一个自己的小型练习音箱。最近我让家人把Cort X6和大学期间买的二手合成效果器Zoom GFX5从天津寄过来,想重温旧梦,一个小体积、便捷、简易的练习音箱,则顺理成章的成了我迟到10年的新购物目标。
挑选过程并不困难,因为千元左右的练习音箱并不难定位,基本锁定在了Marshall MG15和Blackstar ID:Core 10之间。Marshall(俗称马勺)是所有摇滚人的终极音箱品牌,但是我恰恰更喜欢Blackstar这种新晋品牌、内置多种效果、音色可编程的便捷。据说Blackstar的几位创始人正是从Marshall的前员工,也让我对Blackstar的素质颇为放心。另外还有一点私人原因,我最喜欢的吉他手Yngwie Malmsteen在其第一张爆得大名的专辑《Rising Force》中恰有一首著名的独奏曲《Black Star》(现场版视频优酷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IzMTE4NzI0.html?from=s1.8-1-1.2)。
好了,絮叨结束,下面才是正式开箱文。
物流很快,箱子送到我家之后依然安全。Blackstar的纸箱设计很漂亮,摇滚味十足,红黑配色深得我心。
从上方打开外层纸箱后,里面是填充泡沫和电源线。
拿掉泡沫,可以看到下层有BlackStar字样的一根带子(后面可以安装起来用做音箱提手)。
摘掉中间层的纸壳,终于露出了音箱本体!好激动!(下图中音箱本体右侧的塑料袋为卖家赠品,不再描述了)
这是全家福:音箱,布带提手,电源箱,建议说明书
下面是音箱的实拍图:
箱体为封闭式,以后不能把音箱当做储物柜、放些拨片连接线什么的了55555都是Laney 65R遗留的坏毛病!
侧面的铆钉有点炫酷,我挺喜欢。
安装了自带的提手后,就是这个视觉效果。
现在讲一讲为什么选择BlackStar而非Marshall。
我在学鼓的时候,犹豫买电鼓还是真鼓,毫不例外的,一堆音乐吹牛逼犯说“真鼓手感好,声音好,新手上真鼓才能进步”(和当年忽悠我买大音响简直一样一样的)。在知乎却看到一个很实在的答案——“新手学鼓最重要的不是音色问题,而是能否持续的练习。真鼓固然音色好手感好,却无法在居民楼中练习,因此空有好的手感又有何用”。这种实用主义的态度支持我买了Roland TD4KP。
在同样的指导原则下,Marshall MG15虽然功率大了5W,但是仅有箱体音色,练琴时往往还需要添加效果器,颇为麻烦。而Blackstar自带6种音色通道和12中效果,外加Blackstar专利ISF、可以在英式美式音色间切换,简直是练琴神器。这不就是为极简主义吉他手而设计的干净利落的小音箱吗?据说Gun’N’Rose的主音吉他手Slash最喜欢吉他屁股后面一根线直接插音箱,不过作为非Slash粉的我,很担心他这样能否练习所有曲目——如果当年有Blackstar ID: Core这样的产品,可能一切就都简单了。
Blackstar的6种音色分别是Clean Warm,Clean Bright,Crunch,Super Crunch,OD1,OD2。干琴声很漂亮,但是渲染的似乎多了点,失真和过载都够味。还有12种内置效果,分3大类——调制、混响、延迟,电吉他常用的效果包含了一大半,而自己调配出的音色也可储存在音箱中。加上惊艳高保真立体声,开声即让人惊艳。如果对音色有较高要求同时音色配置又简单,完全可以不带效果器、拎着箱子去草地上弹琴演出了(当然10W的功率决定了出声不可能太大,正式演出绝对没戏)。
Blackstar ID: Core 10售价899元,相对Fender、Peavey、Marshall之类算略偏小众,但是性价比完全不输、甚至超过这些传统音箱品牌。前几天看到Gibson中国在微博上推了一个自动调弦工具(不是校音器,而是带舵机等机械结构能自动完成卷弦动作),想起来我高中时候就幻想过这样的东西,感慨乐器制造界的科技进步速度还是太慢了。当然这里的科技并不是指什么智能钢琴、智能吉他之类哗众取宠的外行产品,而是像Blackstar一样跳出窠臼,实现让人惊喜的新的价值。如果不能走到这一步,乐器制造是无法适应现代乐手们的需求的。
如果现在你让我推荐一款练习音箱,那么我会说:如果你要Fender音色就去买Fender音箱,如果你要Marshall音色就去买Marshall音箱,如果你跟我一样没什么常性、喜欢多变实用简单的工具,你绝对应该选择Blackstar。这款音箱堪称我本年度最值得买的设备,实用性与去年买的博朗790CC剃须刀并驾齐驱。
好了,软文完毕,Blackstar可以把广告费打给我了。
老牛的品味
最近张雪忠被黑得够呛,微博爆料出他去年写给一名女学生的情书(其时张已经从华东政法大学离职,不再是教师身份)。
随后张雪忠在朋友圈发布声明:
关于网上流传的那封书信,我谨作声明如下:1、我其实未曾在一封落款2014年3月1日的书信上签过名,我不知道我的笔迹为何会出现在那封信上;2、我在2013年底即被华政剥夺教师职位(不只是停止授课资格),不再具有教师身份;3、张微同学与此事没有关系,我不想任何人的平静生活因此事受到影响。
从这个模棱两可的声明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一、张雪忠跟这个叫张微的女学生确实有恋情(起码是单相思)。
二、情书内容是真的(这个不需要张的声明也能判断出来,毕竟文笔雅驯),只是图中这封是打印版,且签名也是伪造的。
关于是否抹黑(当然是抹黑)、是否是官方用舆论攻击反共法学专家,是无需讨论的。张雪忠私德如何我并不关心,因为他出现在舆论视野中纯粹因为其公共发言卓有见地。
让我感兴趣的是,一个更普遍的话题——男性对女性的审美,到底集中在哪些方面?
中年男性对青年女性的爱情,很难想象是因为这个青年女性身上有某些独特的强大的特质。一个青年女孩再聪慧,人生阅历、知识习得都非常有限,而中年男人则在这段关系中处于绝对强势,通常情况下无论经济、知识、见闻、名声,都全面碾压一个大学女生。
我好奇的是除了青春、美丽,中年男人还会爱一个女学生的什么?空白的大脑还是无知的判断?
我也曾努力地说服自己,即便是年轻人,也有知识拔群者,这也是魅力的来源之一。但是生活经历、见闻,这些是无法通过学习来增长的,20岁的人在阅历上一定会低于40岁的人。而中年人所倚仗的这种“见多识广”的魅力,是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增加的一种副产品。基于这个世界的普遍情况,老男人找年轻女人,大多不是因为这个女人“智慧”“英勇”“有领袖才能”,而是“身材好”“脸蛋漂亮”“青春无敌”等等。
一个中年男人爱慕上年轻女人,同时说明了他可能缺乏更高层次的审美。例如他或许无法欣赏女人的强大、自由、阅历等等,而这些才是构成更高魅力的最核心要素。一个缺乏审美的男人,显然也并不太值得优秀的女人去追随。
我并不是说基于肉体的吸引很低级,只是了肉体的吸引不能打扮成精神上的膜拜,毕竟对方这个年轻女孩可能阅历太浅、甚至分不清你到底爱她什么。而像阿老师所说,在一段代际恋爱关系中,年龄较大的一方是要负主要责任的。这个责任可能包括:清晰的向年青一代说明自己的爱恋缘由、坦白自己到底喜欢对方什么、对这段恋爱所能承担何种程度的责任(能负担5000元/月的生活费,还是愿意从此开始准备进入婚姻)……
如果选择老牛吃嫩草,就要承担起一头老黄牛的职责,不能在这个时候说“双方平等,共同分担风险”云云。而沾染了“老师”“学生”的身份(张雪忠当时已无教职),就更要小心。但总体来说,我对这样的关系都做比较低的评价,这个“差评”一般都要落到中年男方身上。
希望张雪忠能安然度过此次抹黑危机,有情人终成眷属。
新入手Braun旗舰机型790CC-4
我被博朗790cc这个剃须刀吊胃口可能有一两年了,一直没下手,就这样惦记着。后来经郭老师开导,在美国亚马逊海淘了一个回来。这玩意是海淘圣品,在美国卖$140,来到中国竟卖到¥5999。开箱文很多了,很客观具体,我只简要写写自己的感受。
包装盒挺眼熟的,网上晒单太多了,一副很复杂的样子,黑色+深蓝的搭配秒杀男人心。
配件很简单,剃须刀/充电清洁站/旅行包/清洁液一盒/小刷子一枚/说明书质保卡之类。将清洁液放入底座下面,插入剃须刀,造型很是别致。
旅行包看着不错,小巧,且硬壳,放箱包中应该没问题。
剃须刀底部的液晶屏,显示清洁状态和电量。
传说中的牛逼刀头。
背部是类肤材质,握持感极佳,比飞利浦那种光滑塑料好得多。
修理鬓角的小刀,这个基本上是电动剃须刀的标配吧,我很少用。
这个是清洁后的状态,注意右侧(照片上方)的那排灯,现在第一个对勾处被电量,意思是清洁完毕。接下来过10分钟左右进入Stand By状态。开始对刀头进行自动烘干了。另外这个大大的Start Button下方,是一个Fast Clean按钮,因全部清洁烘干需要半小时左右,如果没有时间,就可以Fast Clean一下,仅需25秒,当然,就没有烘干了。
最后来一个手柄处特写。塑料机体被弄得像金属似的。LED灯很好看。
今天刚收到,使用了两三次(第一次挂掉这两天的胡茬,第二次有一两处没弄干净,第三次让郭老师尝试下手感)。底座这个玩意真的很实用,清洁、充电、烘干一条龙,将伺候剃须刀的时间节省了出来。剃须效果当然很棒,不再赘述。博朗的往复式刀头动静很大,第一次直接用最大档,结果脸部震麻了,现在调到最小档,温柔了很多。果然应该听郭老师的,早买。
松下的5刀头剃须刀我也觊觎很久,和博朗在外观上不同的是,松下的往复式刀头体积巨大,看似一个变形金刚,头重脚轻,不如博朗在设计上的内敛和低调。松下旗舰款的价格大约$200+,比博朗贵不少,不知道为什么。
另外博朗前段时间推出了升级版799CC,还没来得及研究区别在何处。
我的现役剃须刀(今天正式退役)是飞利浦7310,大四那年临近毕业之前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用到现在刀头都没换过,机器保养的很好。另外还有一个飞利浦5530的理发器(我已经两年没去过理发店剪头发了,全靠自己和女友)。这些小工具辛勤的帮我完成几年的个人清洁工作,像勤劳而不求回报的仆人。如今7310完成了历史使命,不知道应该扔掉它还是拆掉它。感谢这些小物件对我的贴身照顾,每次使用都有莫名的幸福感,我也不知这种感觉从何而来,可能屌丝都是这样吧。
写这篇博客,纪念自己又实现了一个小小心愿。
一个知乎问答
知乎上有人问“如果人民大表大会成为实质性的权力机关,中国会怎样”,我回答了一下,后来问题被删了。以下是我的回答:
看到楼主这个问题,感觉一下子回到了大学时代,大家几个同学坐在一起扯淡,或许不着边际,但是慢慢讨论下去,起码在见识上有增益。以下是我的个人思考,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点。
政治的实质是权力分配,而权力分配过程的多元化则体现了各国政治的根本区别。美国就不提了,大家都知道是一人一票决定权力归属。中国的政治权力被垄断在CCP手中,代际权力转移的方式最开始是最高领袖点名指派,现在是利益团体在黑箱中按照某些规则互相谈判博弈。但无论怎么变,权力永远属于且仅属于CCP。
“人代会实质性恢复”这个说法,等于“人民代表大会实现真正民选、并获得政治权力”,整个政治过程就是权力从CCP权力核心的政治局转移到代表大会。而今天中国没有行政规范的制度来移交权力,伴随着权力的大规模转移,所有权贵的利益都会受到最致命的打击(因为他们的利益是通过权力获得的)。——稍有常识的人就能看出,在利益受损是,如果权贵的铁骑继续前进,这些螳臂当车的人民代表难道能阻挡得了吗?
期待一个高富帅自杀,是最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题主就不需要研究什么政治改革方略了。自杀不成,当然要搞他杀咯,哈哈。
技术怎么改变世界?
乔布斯开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头,就是把科技产品描述为“革命性的”“改变一切”。显然,一部iPhone手机没有让埃及进入巩固的民主,也不能阻止叙利亚政府军用化学武器攻击国民,更无法改变2400万朝鲜人民的悲惨命运。如果这些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并没有因为iPhone而改变,那乔布斯有什么理由说自己“改变世界”?仅仅是做了一个小玩意,卖给大家,一不小心买了上亿部而已。王朔以前发牢骚说:“什么是成功?不就是赚了几个钱被傻逼们知道了呗?”乔布斯也一样。
我见过的IT人很多,年轻的充满理想的也跟多,其中有些人真的想做一个牛逼的手机软件,然后靠这玩意“改变世界”。只能说他们对于“改变”定义太松松垮垮了,以至于有一两万个用户偶然下载了他的软件、甚至成为活跃用户,这就算是改变世界了?搞技术的很容易把世界上所有问题当做技术问题,例如前两天我看一个理论物理博士声称世界上最深奥最终极的学问是理论物理,自己是榔头就把所有东西当做钉子。
我对这些充满激情的技术宅们有点审美疲劳,另外实在对他们的创新精神感到乏善可陈。最近在深圳的柴火空间参加一些活动,在网上也关注开源硬件产业的消息,看到中国创客(Maker)们的一些小作品。颇有灵性的是一个初一的小盆友用乐高积木制作的答题卡扫描仪,其他20岁以上的人,拿出来的东西既没有创新又不怎么实用。连宏伟的“改变世界”的理想口号都剽窃自乔布斯,还有什么是原创的呢?
所以看着他们,我感到有些绝望,他们缺失幽默感,没有创意,花架子摆的十足,做不出个对生活有点用的小玩意,还嚷嚷着要“改变世界”。在我看,Google用热气球做wifi热点给没有硬件线缆铺设的地区提供网络,算是非常有创意、又能改变世界的玩意(互联网的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在20年内已经指数级上升),阿老师回国取证中国器官移植并发表文章显然也会直接影响世界。举凡真正想要改变世界的人,已经在改变了,那些嚷嚷的响亮的,似乎只是给自己贫瘠的理想浇灌一些乔布斯牌肥料,但依然结不出有价值的果子。
IT界是这样,其他行当也一样,就连国内的异议分子们可能都过于苦大仇深、没有创意、缺乏审美(虽然这并不影响他们所作的事情真正改变中国和世界)。
好了牢骚完了,我改变世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