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型运营人员的几个特征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带领一个运营团队在外贸软件行业整整工作一年,总结下团队的成果:
1. 创造了阿里巴巴国际站内效率最高的消息群发设备组,群发量全国第一。
2. 从创建一个5人QQ群开始,将之运维到10000人的用户QQ群组。我们这行业太小,所以应该是妥妥的国内第一了。
3. 是我知道的唯一一家让阿里外贸圈论坛全站置顶红色警告的软件企业,利用了阿里的一些小bug且推广量大到惹毛官方,『捣蛋分子』成就达成!
4. 整个推广团队加上我只有3个全职,用竞品10%的资源达成竞品60%的真实注册用户量,人均效率完爆同行。
运营人员有时被公司同事理解为『文员』、因而感到沮丧和困惑。这不是事实。运营绝非『文员』,并且恰恰相反,运营是科技企业里除了一线工程师以外,最需要技术的岗位。
运营意味着为一线工程师的产出赋值,将流水线产品变成更富个性的『手工艺品』。在这个意义上,一行行代码远非产品的最终形态,那只是包裹产品的外壳,而产品的实质则产生于内容运营、用户运营、社区运营等等环节之中。如MIUI的诞生固然给当时的Android固件领域带来一阵新风,但产品本身却并不能产生滚雪球的效应,卓越的社区运营才是为小米公司获得最初市场基础的核心(而市场营销,则是在那之后的事情了)。
运营需要哪些技术?
先声明,我所说的技术,不局限于写代码,还包含自由的想象力、以及将想象力变成现实的任何实践能力。因为这些大多需要以计算机技术作为工具,因此就笼统称为『技术』了。
第一,要有一定的代码能力、或阅读代码能力。能够通过代码完成一些简单的功能,如批量操作、运算等。这里除了常见的各类编程语言,Excel等表格处理软件事实上也包含在内,能够通过Excel等工具处理复杂数据,和编程是一样的。另外,能够主动运用技术手段提高运营效率,也是一条必备能力。运营中往往涉及大量重复性工作,需要运营人员寻找合理的技术方案来解决,在寻找方案的过程中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其次,理解工程师的行为逻辑。对于产品,有自己的理解。以我部门为例,运营部与产品部毫无关联,但是产品的任何改动,无疑都会在第一时间作用在运营数据上。因此一个好的技术型运营必须对于产品有整体性的理解,即:产品为什么这样调整?用户行为和数据反映了产品设计的哪个特性?运营应该怎样承接产品的迭代方向?做运营的都听过一句话,产品是一坨屎也跟你没关系,运营得好才是真牛逼——说这种话的人显然缺乏足够的行业经验,一个老资格运营必定对产品有深刻的理解,否则无法出色完成运营工作;甚至老资格运营也应该对产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作为最接近用户的运营人员,往往是最懂用户痛点的,当一位资深运营看到堪比『一坨屎』的产品时,他最应该做的就是马上扭头走人,不要在这坨屎上浪费时间。
再次,能够主动认识到自己在技术上的缺陷,寻找有兴趣加入运营团队的技术人员。运营人员再懂技术,往往也并非职业工程师,在技术上的差距很难通过业余时间的学习进行弥补。因此不断的寻找技术人员加入自己的团队,也可看做是一个技术性运营的『天生嗅觉』。换一个角度,判断一家公司的运营团队是否强健,也可以『是否有工程师全职参与运营』为一个标准,能达到这个标准的企业,其运营一般都是较出色的。
以上三点,可以看做是技术型运营人员的几个特征。再次强调,所谓『技术型运营』,并非指运营人员撸起袖子写代码,而是『运营工程师』始终处于一种『寻觅更好的运营技术』的状态中,不断提高自己对『技术』的理解与品位,致力于将团队打造成自动化的『机动部队』。有这种状态的运营人员往往可遇而不可求,一旦发现,应该尽快吸纳入团队,并赋予充分的活动空间。
这是我对『技术型运营』的理解,和对『运营工程师』的画像。粗浅理解一定错漏百出,希望与各位讨论,不吝赐教。

Tagged : /

Life is short, you need Python!

早在20年前,我在小学期间,就敲过代码。
那是在当时叫做『微机课』的课外兴趣班上,老师让每个人带一个本子,然后板书满满几黑板的代码,学生们在下面抄写到本子上,再手输到电脑中。写过几行代码的同学恐怕都知道,能完整的将几百行代码手敲至文本编辑器里,这是一个需要多么细心和耐心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这里句号变逗号、那里括号少半个、或者某个变量的拼写大小写有误……因此从板书到手写、再从手写到键盘,中间的两次媒介转换,让bug的出现概率大大提升。如果我没记错,当时每次上课可能仅有一两名同学能够顺利的在『微机』屏幕上画出一个个炫目的几何图形。
我从来没成功过。并且由于中间多次的誊写,debug几乎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我的程序员之路,就此中断。初中以后,我学会用金山游侠修改游戏(仙剑这种游戏最好玩的就是改999个金蚕蛊),后来会用文本编辑器直接编写游戏目录下的config文件(把红警里的小兵改成超人,一个兵横扫六国)。高中以后迷恋音乐,写一些谱子,做一堆midi曲子。大学以后沉迷bbs,并写自己的独立博客,接触wordpress,走上了折腾css的无尽之路。毕业后又隔三差五的学一点软硬件知识,玩Arduino做图形化编程,学了HTML和PHP的皮毛。
到今天,才算是正经的学一门有用的语言,Python。以前那都算是玩的。
Bruce Eckel 说过一句著名的话:Life is short, you need Python。这也是我选择Python作为人生第一门深入学习的语言的原因。Python是一门拥有大量库的高级语言,库多意味大多数需求的开发都不需要反复制造轮子、用现成的即可,同时简洁易学。朱作君老师最早向我安利了Python,感谢朱老师的推荐,在学习了几周之后发现Python确实非常适合我这种业余选手。
可能我学Python最大的动力,是源于内心的一种『创造欲』。人和动物之间的巨大鸿沟,就是是否能够『创造』。而对现代人来说,需要『制造』的物品已经不多了,世界上的物质之丰富超过大多数人的想象。然后就像木匠永远差一把好椅子,猎人也永远有一只捉不到的野兽,人如果不能亲手制造些东西,似乎是放弃了本性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创造。一辈子不创造、依赖于前人的工作生存下去,固然已经被证明了一万次可行,但掌握命运却应该从创造开始。
学习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还要一次又一次的克制住懒惰的心。希望每一点坚持都能变成自己最终的心血。
在这里我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笔记。最近写的并不勤快,因为很多内容自己无法理解,但是如果有朋友愿意一起学习,可以发邮件给我(邮件地址在博客的『关于』页面中)。
Python学习笔记:https://zjuguxi.gitbooks.io/hard-way-to-python/content/

Tagged : /

猫王2收音机测评(兼评Sugr Cube音箱)

8月8日周六,我参加Sugr Cube在蛇口南海意库雕刻时光咖啡馆举行的分享活动,在郭老师的神勇助威下,勇夺“听歌猜名”游戏的小组冠军(郭老师是亚军),获得Sugr Cube一台。

小插曲:宣布比赛有奖时,我小声对郭老师说,我们两个一定要在同一组,这样虽然获得2台音箱是不可能了,但可以PK掉同组的很多票,获得1台Sugr Cube的概率大大增加。回想起来,不由得为自己的机智点赞哈哈。事实确实如此,如果没有郭老师答对的5题、而这5题又花落旁家,恐怕我还不一定能拿冠军呢。

Cube_2   Cube_4
先说说Sugr Cube的优点:

  1. 手势操作可爱(轻拍暂停,左右倾斜45°为后退/前进)。有人认为麻烦,我觉得挺好。况且如果嫌麻烦还可以通过iOS上的App进行操作,Android版本要8月中旬放出。
  2. 枫木外壳手感不错,沉甸甸的,打磨细致,不像其它国货一堆瑕疵。
  3. 整体外形设计感强烈,酷似一枚音乐App的图标。
  4. 音波配对的方式很特别,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是模仿支付宝的声波支付。

缺点就一个:

  1. 音质太差,完全对不起1399的零售价。按我的标准,这最多是200~300元档次的音箱水平。

Cube_1Cube_3
当然了,拿人家手短,人家送了个音箱,就不能一路黑下去。箱体较小,本身就限制了元器件的素质,音箱这玩意的素质是跟体积、重量呈正相关,做成这么便携,必然将以牺牲音质为代价,这是无法避免的。好在Sugr Cube的用户群并不是HIFI人群或者重度音乐爱好者,只是一个便携的音乐播放装置,因此音质并不能成为其产品硬伤。如果对设计、便捷、质感有需求,我还是支持你去买一个Sugr Cube回来的(当然最好是在它从1399这个价位降下来以后)。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说完Sugr Cube,且听我重点聊聊曾德钧的“猫王2”古典收音机。
8月9日中午,周谦同学竟抱着一个大箱子登门拜访,我定睛一看,不正是流了无数口水的猫王2嘛!顿时觉得上帝待我不薄。在此远程感谢周同学的大礼,我会永远珍藏这台有意义的收音机。当晚抽空拍了几张照片:
2 3   6   9
 
话说时至今日,收音机在我脑海中最厚重的印象,就是童年时代外公在每天早上8:30准时打开收音机,收听各种武侠、历史评书。我对收音机一直抱有很大的好感。只是大陆的广播频道质量之差,令人无法入耳,要不就是各路老军医专治淋病梅毒尖锐湿疣、令人深刻怀疑中国军人在部队中都经历了些什么,要不就是郑秀文TFBoys周杰伦EXO轮番上阵轰炸耳膜、主持人用油腻的声音煞有介事的评论着口水歌。身在深圳,有个好处,可以零星收听到香港的电台。买了一个手台以后,我经常听香港电台的FM97.8MHz,全天播放古典乐、爵士乐,偶尔穿插英语新闻和粤语乐评,但因为设备太差,杂音太多,只能在睡觉前随便听听。
初玩猫王2,就被北美胡桃木的复古外形所征服,开机后的黄色调谐表、绿色电平显示阴极射线管(左右两端的绿色相交处为白色,白色面积越大信号越好,如无相交,则说明在收听白噪音),无时无刻不提醒着你,打开收音机,就像乘坐时光机,瞬间回到70年前收音机统治世界的时代。在造型上,基本见一个毒一个,没听说有谁嫌猫王丑的。
78
音孔内侧是一层棉毡,可以吸收声音的部分频率,使声音更加柔和温润。猫王2内置天线,同时也附带了可以外接的调频和中波天线。能够通过蓝牙配对、内部还有NFC贴片。这是对猫王2外部结构的大致印象。
一般人们对某个东西预期很高,往往会失望而归。可是当我给猫王2通电、开始收听一段来自香港电台的爵士乐时,还是被音质所击中了。在未连接任何外部天线的情况下,纯净、敞亮、温暖、润滑的人声从左侧棉毡音孔中流出,低频下潜不错,中频高频柔滑,明显有一种复古老收音机的听感。在说明书中所介绍的“蓬蓬声”也分外好听,没有劣质音响的沉重嘈杂的低音,而是温柔的提醒你它的存在——郭老师的评价是,“低音好,没有那种激烈到让心脏跳动的感觉”。一个词来形容猫王2的调频人声,就是“温柔”。
一般来说,我对蓝牙音箱、智能音箱是排斥的。不是因为讨厌科技,而是因为音响这个领域是实打实的靠真材实料吃饭,用料好、做工细、声音就好,反之亦然。现在各种智能硬件以智能为口号,买来几块模组装到音箱里,就自以为是当事乔布斯。音响虽然不是玄学,但也不是一两年的研发能搞定的,擅自在乐器、音响上做“智能化”,这是对声音艺术的蔑视。在我的猫王2体验过程中,蓝牙连接依然有卡、断的现象,不知道是手机问题还是音箱问题。另外当通过蓝牙播放网络电台时,之前FM的那种温柔感消失了,整体素质比较正常,或者说平庸,不再有猫王2最大的声音特点。在我心中,这是猫王2唯一的缺点。
45
在测试猫王2的调频表现之后,我还对比测试了用惠威M200MKII+节奏坦克小夜曲USB声卡播放FLAC无损。令人震惊的是,相比猫王2在FM下的表现,惠威+声卡+无损竟然显得异常平庸,并未有初入手时的惊喜感。我相信这并不是因为惠威差,相反经过这段时间的开声煲机,惠威的表现应有小幅提升;而是因为猫王2在FM下的声音太独特、太好听,以调频的96Kbps的码率达到这样出色听感,是工厂量产音箱所不能比的。
当然,这样的对比并不科学。如果让猫王2接声卡播放无损,声音十有八九是不如惠威M200MKII的。但猫王2的FM水准,却让我产生了这样离奇的错觉。不得不说,老师傅的手艺确实好,作为一台收音机(而非一台音箱),猫王2是非常优秀的,值得珍藏。
最后说一下猫王的定价。猫王初次众筹价格为1998,第二次上升为2598。如果是HIFI爱好者,即便是2598元,我也依然强烈推荐这款收音机,毕竟不到3000的价格连个好耳放都拿不下。如果是普通用户(既非收音机爱好者也非HIFI爱好者),这个定价则显得略贵(别说2000,连1000的收音机都会嫌太贵)。不过显然猫王2的用户群体正是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同时又对收音机有音质要求的那些人,所以这个定价是比较合理的,我将之看做是“3000元级别的古典收音机”。无论送礼还是自用,都是绝佳的选择。


 
最近收了不少音箱,从最早的惠威M200MKII,到Blackstar ID: Core Stereo 10,再到Sugr Cube和猫王2,我对音响系统的理解在慢慢加深。惠威M200MKII定位为桌面HIFI入门级产品,Blackstar则是纯正的英式练习音箱,Sugr Cube作为便携音乐播放器非常独特,而猫王2则打开了收音机的一片天空。这4枚音箱对应不同的领域,都给我带来了很好的体验,在使用中,均让人爱不释手。笼统的说音质好坏没有太大意义,一定要对比音响系统所在的场景。这也是我反复强调猫王是一台好收音机、而非一台好音箱的原因——我相信曾德钧先生在设计猫王原型时,也是以收音机为蓝本的。
另外,本周末,我将和郭小姐在深圳举办婚礼。这篇文章是婚礼前更新的最后一篇。
以此纪念我们的生活。

Tagged : / / / / /

新入手英国Blackstar ID: Core 10W练习音箱

掐指算来,自己高二开始弹吉他,高三开始玩电吉他,直到今天,木箱琴龄居然空有11年,电吉他也有10年资历。其实这么多年来,自己并没有认真练琴,最刻苦的时间当属高二、高三那两年。也恰是因为学习生活的苦涩乏味,吉他成了我的救命稻草。那时候经常7点钟到家,练琴至11点~12点才开始写作业,有时会写到2、3点,然后睡觉,6点起床继续写。
当年我父亲并不支持我在高三这个时点上玩电吉他,但是从来不求他买东西的我,软磨硬泡了一个月,终于入了一套装备。当时的配置三大件分别是:

吉他——Cort X6
音箱——Laney 65R
效果器——Digitech RP50

那个年代过来的琴友对RP50这个效果器型号非常熟悉吧?哈哈,Digitech RP50和Zoom 505拯救了无数少年的摇滚之心。
我因为混迹吉他中国论坛,听信谗言所谓“功率大细节丰富,对练琴好”,于是买了Laney 65R这么一个相对普通练习音箱而言堪称怪物的大箱子。在网上找了一张图,大家可以看看它的大小:
65r
所以啊,玩音乐的人最爱吹牛逼,切记切记!!我就不信那些忽悠我买大瓦数箱子的人,在家里都是开着65W的音箱练琴!!(当然Laney 65R音色是不错的,中低频有点混沌,颗粒感不明显,其他都很好,最大的缺点就是不便携。)
当然后来上了大学,我是没法带着这个怪物到处跑的,大学期间一直蹭别人的10W、20W小箱子练琴,时至几天前,竟都没有一个自己的小型练习音箱。最近我让家人把Cort X6和大学期间买的二手合成效果器Zoom GFX5从天津寄过来,想重温旧梦,一个小体积、便捷、简易的练习音箱,则顺理成章的成了我迟到10年的新购物目标。
挑选过程并不困难,因为千元左右的练习音箱并不难定位,基本锁定在了Marshall MG15和Blackstar ID:Core 10之间。Marshall(俗称马勺)是所有摇滚人的终极音箱品牌,但是我恰恰更喜欢Blackstar这种新晋品牌、内置多种效果、音色可编程的便捷。据说Blackstar的几位创始人正是从Marshall的前员工,也让我对Blackstar的素质颇为放心。另外还有一点私人原因,我最喜欢的吉他手Yngwie Malmsteen在其第一张爆得大名的专辑《Rising Force》中恰有一首著名的独奏曲《Black Star》(现场版视频优酷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IzMTE4NzI0.html?from=s1.8-1-1.2)。
好了,絮叨结束,下面才是正式开箱文。


 
物流很快,箱子送到我家之后依然安全。Blackstar的纸箱设计很漂亮,摇滚味十足,红黑配色深得我心。
1

2
3
 
从上方打开外层纸箱后,里面是填充泡沫和电源线。
5
拿掉泡沫,可以看到下层有BlackStar字样的一根带子(后面可以安装起来用做音箱提手)。
6

 
摘掉中间层的纸壳,终于露出了音箱本体!好激动!(下图中音箱本体右侧的塑料袋为卖家赠品,不再描述了)
7
这是全家福:音箱,布带提手,电源箱,建议说明书
8
 
下面是音箱的实拍图:
10

 
12

 
箱体为封闭式,以后不能把音箱当做储物柜、放些拨片连接线什么的了55555都是Laney 65R遗留的坏毛病!
13
 
侧面的铆钉有点炫酷,我挺喜欢。
14
 
安装了自带的提手后,就是这个视觉效果。
15


 
现在讲一讲为什么选择BlackStar而非Marshall。
我在学鼓的时候,犹豫买电鼓还是真鼓,毫不例外的,一堆音乐吹牛逼犯说“真鼓手感好,声音好,新手上真鼓才能进步”(和当年忽悠我买大音响简直一样一样的)。在知乎却看到一个很实在的答案——“新手学鼓最重要的不是音色问题,而是能否持续的练习。真鼓固然音色好手感好,却无法在居民楼中练习,因此空有好的手感又有何用”。这种实用主义的态度支持我买了Roland TD4KP。
在同样的指导原则下,Marshall MG15虽然功率大了5W,但是仅有箱体音色,练琴时往往还需要添加效果器,颇为麻烦。而Blackstar自带6种音色通道和12中效果,外加Blackstar专利ISF、可以在英式美式音色间切换,简直是练琴神器。这不就是为极简主义吉他手而设计的干净利落的小音箱吗?据说Gun’N’Rose的主音吉他手Slash最喜欢吉他屁股后面一根线直接插音箱,不过作为非Slash粉的我,很担心他这样能否练习所有曲目——如果当年有Blackstar ID: Core这样的产品,可能一切就都简单了。
Blackstar的6种音色分别是Clean Warm,Clean Bright,Crunch,Super Crunch,OD1,OD2。干琴声很漂亮,但是渲染的似乎多了点,失真和过载都够味。还有12种内置效果,分3大类——调制、混响、延迟,电吉他常用的效果包含了一大半,而自己调配出的音色也可储存在音箱中。加上惊艳高保真立体声,开声即让人惊艳。如果对音色有较高要求同时音色配置又简单,完全可以不带效果器、拎着箱子去草地上弹琴演出了(当然10W的功率决定了出声不可能太大,正式演出绝对没戏)。
Blackstar ID: Core 10售价899元,相对Fender、Peavey、Marshall之类算略偏小众,但是性价比完全不输、甚至超过这些传统音箱品牌。前几天看到Gibson中国在微博上推了一个自动调弦工具(不是校音器,而是带舵机等机械结构能自动完成卷弦动作),想起来我高中时候就幻想过这样的东西,感慨乐器制造界的科技进步速度还是太慢了。当然这里的科技并不是指什么智能钢琴、智能吉他之类哗众取宠的外行产品,而是像Blackstar一样跳出窠臼,实现让人惊喜的新的价值。如果不能走到这一步,乐器制造是无法适应现代乐手们的需求的。
如果现在你让我推荐一款练习音箱,那么我会说:如果你要Fender音色就去买Fender音箱,如果你要Marshall音色就去买Marshall音箱,如果你跟我一样没什么常性、喜欢多变实用简单的工具,你绝对应该选择Blackstar。这款音箱堪称我本年度最值得买的设备,实用性与去年买的博朗790CC剃须刀并驾齐驱。
好了,软文完毕,Blackstar可以把广告费打给我了。

Tagged : / /

老牛的品味

最近张雪忠被黑得够呛,微博爆料出他去年写给一名女学生的情书(其时张已经从华东政法大学离职,不再是教师身份)。
1
2
随后张雪忠在朋友圈发布声明:

关于网上流传的那封书信,我谨作声明如下:1、我其实未曾在一封落款2014年3月1日的书信上签过名,我不知道我的笔迹为何会出现在那封信上;2、我在2013年底即被华政剥夺教师职位(不只是停止授课资格),不再具有教师身份;3、张微同学与此事没有关系,我不想任何人的平静生活因此事受到影响。

从这个模棱两可的声明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一、张雪忠跟这个叫张微的女学生确实有恋情(起码是单相思)。
二、情书内容是真的(这个不需要张的声明也能判断出来,毕竟文笔雅驯),只是图中这封是打印版,且签名也是伪造的。
关于是否抹黑(当然是抹黑)、是否是官方用舆论攻击反共法学专家,是无需讨论的。张雪忠私德如何我并不关心,因为他出现在舆论视野中纯粹因为其公共发言卓有见地。
让我感兴趣的是,一个更普遍的话题——男性对女性的审美,到底集中在哪些方面?
中年男性对青年女性的爱情,很难想象是因为这个青年女性身上有某些独特的强大的特质。一个青年女孩再聪慧,人生阅历、知识习得都非常有限,而中年男人则在这段关系中处于绝对强势,通常情况下无论经济、知识、见闻、名声,都全面碾压一个大学女生。
我好奇的是除了青春、美丽,中年男人还会爱一个女学生的什么?空白的大脑还是无知的判断?
我也曾努力地说服自己,即便是年轻人,也有知识拔群者,这也是魅力的来源之一。但是生活经历、见闻,这些是无法通过学习来增长的,20岁的人在阅历上一定会低于40岁的人。而中年人所倚仗的这种“见多识广”的魅力,是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增加的一种副产品。基于这个世界的普遍情况,老男人找年轻女人,大多不是因为这个女人“智慧”“英勇”“有领袖才能”,而是“身材好”“脸蛋漂亮”“青春无敌”等等。
一个中年男人爱慕上年轻女人,同时说明了他可能缺乏更高层次的审美。例如他或许无法欣赏女人的强大、自由、阅历等等,而这些才是构成更高魅力的最核心要素。一个缺乏审美的男人,显然也并不太值得优秀的女人去追随。
我并不是说基于肉体的吸引很低级,只是了肉体的吸引不能打扮成精神上的膜拜,毕竟对方这个年轻女孩可能阅历太浅、甚至分不清你到底爱她什么。而像阿老师所说,在一段代际恋爱关系中,年龄较大的一方是要负主要责任的。这个责任可能包括:清晰的向年青一代说明自己的爱恋缘由、坦白自己到底喜欢对方什么、对这段恋爱所能承担何种程度的责任(能负担5000元/月的生活费,还是愿意从此开始准备进入婚姻)……
如果选择老牛吃嫩草,就要承担起一头老黄牛的职责,不能在这个时候说“双方平等,共同分担风险”云云。而沾染了“老师”“学生”的身份(张雪忠当时已无教职),就更要小心。但总体来说,我对这样的关系都做比较低的评价,这个“差评”一般都要落到中年男方身上。
希望张雪忠能安然度过此次抹黑危机,有情人终成眷属。

Tagged :

新入手Braun旗舰机型790CC-4

我被博朗790cc这个剃须刀吊胃口可能有一两年了,一直没下手,就这样惦记着。后来经郭老师开导,在美国亚马逊海淘了一个回来。这玩意是海淘圣品,在美国卖$140,来到中国竟卖到¥5999。开箱文很多了,很客观具体,我只简要写写自己的感受。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包装盒挺眼熟的,网上晒单太多了,一副很复杂的样子,黑色+深蓝的搭配秒杀男人心。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配件很简单,剃须刀/充电清洁站/旅行包/清洁液一盒/小刷子一枚/说明书质保卡之类。将清洁液放入底座下面,插入剃须刀,造型很是别致。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旅行包看着不错,小巧,且硬壳,放箱包中应该没问题。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剃须刀底部的液晶屏,显示清洁状态和电量。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传说中的牛逼刀头。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背部是类肤材质,握持感极佳,比飞利浦那种光滑塑料好得多。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修理鬓角的小刀,这个基本上是电动剃须刀的标配吧,我很少用。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这个是清洁后的状态,注意右侧(照片上方)的那排灯,现在第一个对勾处被电量,意思是清洁完毕。接下来过10分钟左右进入Stand By状态。开始对刀头进行自动烘干了。另外这个大大的Start Button下方,是一个Fast Clean按钮,因全部清洁烘干需要半小时左右,如果没有时间,就可以Fast Clean一下,仅需25秒,当然,就没有烘干了。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最后来一个手柄处特写。塑料机体被弄得像金属似的。LED灯很好看。
今天刚收到,使用了两三次(第一次挂掉这两天的胡茬,第二次有一两处没弄干净,第三次让郭老师尝试下手感)。底座这个玩意真的很实用,清洁、充电、烘干一条龙,将伺候剃须刀的时间节省了出来。剃须效果当然很棒,不再赘述。博朗的往复式刀头动静很大,第一次直接用最大档,结果脸部震麻了,现在调到最小档,温柔了很多。果然应该听郭老师的,早买。
松下的5刀头剃须刀我也觊觎很久,和博朗在外观上不同的是,松下的往复式刀头体积巨大,看似一个变形金刚,头重脚轻,不如博朗在设计上的内敛和低调。松下旗舰款的价格大约$200+,比博朗贵不少,不知道为什么。
另外博朗前段时间推出了升级版799CC,还没来得及研究区别在何处。
我的现役剃须刀(今天正式退役)是飞利浦7310,大四那年临近毕业之前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用到现在刀头都没换过,机器保养的很好。另外还有一个飞利浦5530的理发器(我已经两年没去过理发店剪头发了,全靠自己和女友)。这些小工具辛勤的帮我完成几年的个人清洁工作,像勤劳而不求回报的仆人。如今7310完成了历史使命,不知道应该扔掉它还是拆掉它。感谢这些小物件对我的贴身照顾,每次使用都有莫名的幸福感,我也不知这种感觉从何而来,可能屌丝都是这样吧。
写这篇博客,纪念自己又实现了一个小小心愿。

Tagged : /

说一说对微信支付的理解

红包
据说通过年前的“新年红包”这个新功能引发的病毒营销,微信支付的绑定用户已经达到2亿、一举超过称霸了网络支付近10年的支付宝。对于这个数字的真实性,我比较谨慎,但是这个小小的稻草成为微信-支付宝之争的一次重大战略胜利,对微信后期的生态圈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信的发展思路,大致围绕着“交易平台”四个字展开。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无论对于微信未来如何谨慎,将之商业化和变现都是毫无疑问的。按照现在微信开放9大接口、官方的微购物微生活团队与草根第三方公司同台竞争、花大钱狠刷用户微信支付习惯的样子,下一步将会全面进入线上和线下的一切零售交易环节。
对于线上企业来说,微信的功能恐怕仅仅局限于“微店”和“微信支付”两个概念。因为传统电商在阿里系平台商摸爬滚打近10年,最大的两个难题——平台支撑和交易支付被淘宝和支付宝悉数解决,面对新的微信,似乎并无太多行业创新点,会照旧延续网店+线上支付的套路。而阿里对于这一块核心收入部门的战略防御应该是最为重视,因此判断微信不会在电商平台上和淘宝硬拼。
然后对于线下企业,移动支付、在线交易等环节的加入,却会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在全国零售业销售总额中,线上交易仅占6.3%,线下交易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腾讯很有可能绕过阿里为淘宝筑起的马其顿防线,曲线突破更为广阔的线下商业。
以餐饮业为例,大多数企业保持着几千年来相同的业态:在车水马龙处开店,客人进店,点菜,做菜,传菜,服务,买单,离店。目前腾讯官方的微生活团队提供了以CRM和营销管理为核心的微生活X1平台,是餐饮企业通过微信改造业务流程的一个起点。虽然提供的服务有限,但微信带来的冰山一角已经隐然有排山倒海的气势,无论是客户引流、价值管理还是订单增量(例如外卖等),都初见成效。在其他行业,大致也是这个意思:业务流程被互联网再造,传统零售行业有机会在被电商血洗了10年以后咸鱼翻身。
但微信支付却并不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线下餐饮或零售或其他服务行业,毕竟是人与人面对面的交往。目前众多线下企业大批发展微信粉丝、会员等,目的是围绕会员数据进行客户和营销管理,而这些数据在微信会员这个概念出现之前,获取成本非常高。被频繁用来引流的团购网站,也将会员数据牢牢绑在手中,商家是无法获取的。因此对于会员信息,线下商家有着强烈的饥渴症。正因为对于会员的关注如此之强烈,微信支付在这个意义上被喧宾夺主了,线下交易无所谓现金或移动支付,只要交易完成,对店家来说都是一样的,并不像电商那样渴求一个完善的支付方案。
所以现在闹的红火的微信支付,可能会在微信渗透线下行业的过程中沦为配角。今天腾讯还在尝试的微信理财、购物等功能,都是在为这个并非线下商业核心部分的模块做测试,未来发展成什么样也未可知。但在支付流程并不成问题的实体商业中,微信支付显然不可能像支付宝之于阿里一样成为腾讯的核心资产。
2014年微信周边行业的创业者们,可能更需要关注的是垂直领域的划分,而不是着急的去改造线下企业的业态。这对从业者提出非常高的要求,首先要浸润在这个行业中,然后才能拿出建设性的IT化或曰微信化的意见。
 
 

Tagged : / / / / / / / / /

一个知乎问答

知乎上有人问“如果人民大表大会成为实质性的权力机关,中国会怎样”,我回答了一下,后来问题被删了。以下是我的回答:
看到楼主这个问题,感觉一下子回到了大学时代,大家几个同学坐在一起扯淡,或许不着边际,但是慢慢讨论下去,起码在见识上有增益。以下是我的个人思考,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点。
政治的实质是权力分配,而权力分配过程的多元化则体现了各国政治的根本区别。美国就不提了,大家都知道是一人一票决定权力归属。中国的政治权力被垄断在CCP手中,代际权力转移的方式最开始是最高领袖点名指派,现在是利益团体在黑箱中按照某些规则互相谈判博弈。但无论怎么变,权力永远属于且仅属于CCP。
“人代会实质性恢复”这个说法,等于“人民代表大会实现真正民选、并获得政治权力”,整个政治过程就是权力从CCP权力核心的政治局转移到代表大会。而今天中国没有行政规范的制度来移交权力,伴随着权力的大规模转移,所有权贵的利益都会受到最致命的打击(因为他们的利益是通过权力获得的)。——稍有常识的人就能看出,在利益受损是,如果权贵的铁骑继续前进,这些螳臂当车的人民代表难道能阻挡得了吗?
期待一个高富帅自杀,是最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题主就不需要研究什么政治改革方略了。自杀不成,当然要搞他杀咯,哈哈。

技术怎么改变世界?

乔布斯开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头,就是把科技产品描述为“革命性的”“改变一切”。显然,一部iPhone手机没有让埃及进入巩固的民主,也不能阻止叙利亚政府军用化学武器攻击国民,更无法改变2400万朝鲜人民的悲惨命运。如果这些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并没有因为iPhone而改变,那乔布斯有什么理由说自己“改变世界”?仅仅是做了一个小玩意,卖给大家,一不小心买了上亿部而已。王朔以前发牢骚说:“什么是成功?不就是赚了几个钱被傻逼们知道了呗?”乔布斯也一样。
我见过的IT人很多,年轻的充满理想的也跟多,其中有些人真的想做一个牛逼的手机软件,然后靠这玩意“改变世界”。只能说他们对于“改变”定义太松松垮垮了,以至于有一两万个用户偶然下载了他的软件、甚至成为活跃用户,这就算是改变世界了?搞技术的很容易把世界上所有问题当做技术问题,例如前两天我看一个理论物理博士声称世界上最深奥最终极的学问是理论物理,自己是榔头就把所有东西当做钉子。
我对这些充满激情的技术宅们有点审美疲劳,另外实在对他们的创新精神感到乏善可陈。最近在深圳的柴火空间参加一些活动,在网上也关注开源硬件产业的消息,看到中国创客(Maker)们的一些小作品。颇有灵性的是一个初一的小盆友用乐高积木制作的答题卡扫描仪,其他20岁以上的人,拿出来的东西既没有创新又不怎么实用。连宏伟的“改变世界”的理想口号都剽窃自乔布斯,还有什么是原创的呢?
所以看着他们,我感到有些绝望,他们缺失幽默感,没有创意,花架子摆的十足,做不出个对生活有点用的小玩意,还嚷嚷着要“改变世界”。在我看,Google用热气球做wifi热点给没有硬件线缆铺设的地区提供网络,算是非常有创意、又能改变世界的玩意(互联网的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在20年内已经指数级上升),阿老师回国取证中国器官移植并发表文章显然也会直接影响世界。举凡真正想要改变世界的人,已经在改变了,那些嚷嚷的响亮的,似乎只是给自己贫瘠的理想浇灌一些乔布斯牌肥料,但依然结不出有价值的果子。
IT界是这样,其他行当也一样,就连国内的异议分子们可能都过于苦大仇深、没有创意、缺乏审美(虽然这并不影响他们所作的事情真正改变中国和世界)。
好了牢骚完了,我改变世界去了。

亡母七周年祭

刚才冷不丁的瞥了一眼时间,8月6日,这个时间点迅速提醒我,七年前的今天母亲死了。
童年到少年时期,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性格是像爸爸的,然而在母亲去世之后,如同被她附体一样,迅速的变成了跟她当年一模一样的性子——急躁、沉稳、直接、冷漠、残忍、勇敢、激情。因为生活中像我母亲这样性格的人只有我自己,而她又死掉好些年了,所以越来越相信性格是烙印在每个人的基因之中、而不是后天影响的。
我爸骂我的时候,偶尔会念叨“你跟你妈一个性格”之类的话,每次他说起这些,我心里都暗自附和“没错啊我完完全全就是我妈的性格”。某些决策犹豫不定的时候,偶尔会想想如果她还活着会怎样决定,我心里总是很明确的知道“恩她肯定会这样”。所以她死了或者活着,对我来说、对我的生活来说,也许没有那么大差别,我总是很清楚她的想法——而且我也是那么想的。
唯一有点遗憾的是,当面对男女关系时,我缺少了一个导师。怎样跟女人相处,只能靠和不同的妹子交往习得,而来自母亲的警示或教导则完全没有。我不清楚其他男孩子从少年进入青年时母亲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但她如果活着,肯定会非常八卦的关心着我的感情发展,她也大概是唯一一个我愿意与之交流情感话题的长辈了。
算下来,七年,我们少说了很多话。或许也没想象的那么多,因为很多时候并不需要沟通。那天跟基友聊天声讨二十多岁还没断奶、张口闭口“我爸说”“我妈说”的男人,我很骄傲的想,自己永远都不会变成家里的一个宝贝,我也从来不会让家人决定我的生活、甚至因此伤害了家人。因为我做事很有底气,我知道她永远和我统一战线,甚至觉得她死不死对我来说无所谓、因为反正我们从来没分开,而且在她死后,我们前所未有的紧密相连,不像是母子、更像是战友。
曾经有某些瞬间,我会突然想到“卧槽我刚才这个说话的语气好像我妈”,然后安全感从心底泛起,她的灵魂藏在我的身体中,与我的灵魂并联着。这位战友在她死后对我的影响,比她活着的时候更大。面对这个并不友善的世界,我们两个异口同声“去你妈的”,然后阔步走向自己选的路。
我知道你没有安息,你一直跟我在一起。

Tagged :